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青年就业创业网 >> 创业天地 >> 正文
 
 
 
滁州创业青年张俊武

时间:2009-4-16 11:20:31 |   浏览:

  在滁州木材行业乃至全国木材加工行业,大家都知道一个熟悉而响亮的名字——滁州润林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俊武。1999年他辞去滁州华能有限公司工程师质检科长职务下海创业,从一台压机发展到数千万资产,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沟小厂发展到响誉国内木业界的大鳄,让我们沿着他的足迹展现他创业的历程。
  ■一台压机起家
  1999年初,在凤阳县石门山林场的一个简陋不堪的房子里,一个专门生产刨花贴面的装饰板厂诞生了,这个小厂由张俊武的大哥、二哥和几个亲戚合伙开设的。这时张总还在滁州华能公司做一名木材加工高级工程师,可想而知,这个小厂的生存靠的是张俊武这棵“大树”,小厂里当时也养活了20名下岗职工。由于山村偏僻,规模较小,加上几个亲戚不善经营,工厂从开办之日起就一天一天在亏损,一年下来尽亏损30多万元,面对日益严峻的局面,张总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和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决然辞去当时收入不菲的工程师职务,到石门山正式接管装饰板厂,肩负起20多人生活生存的责任。从一个大型企业工程师转变成私营老板,并非得心应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刚上任,接踵而来的问题使他喘不过气来:没钱进货、几个月的工资没有钱发、设备陈旧;工人素质低下,根本上不了规距,干活懒散无纪,讲话粗言脏语,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张总想:要想稳住职工,必须先发工资,把生产正常开展起来,他从自己的家庭积蓄中拿出5万元,又从朋友那里东拼西凑借来10万元,为此爱人还和他产生了不小的误会。借来钱后,张总亲自跑市场,跑材料,亲自下车间抓生产,经过2个月拼打,小厂各项工作都有了起色,市场也慢慢的活了起来。
  当时石门山区还是石子路,凹凸不平,山里到处是采石场、石料厂,环境相当差。可以说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从104国道到工厂仅3公里的路,遇上雨天要走上半个小时,企业遇到地理环境的劣势,工厂搬迁,在所难免。
  ■辗转杏花楼
  2000年2月,刚过完春节,张总就带着一行人来到滁州汽车站对面杏花楼的一个闲置厂房,经过实地考察,工厂有七、八百平方米,水、电、路条件齐备,当场拍板,新厂区就设在“杏花楼”。说干就干,组织人员进行搬迁。工厂搬迁时,也对原工厂职工进行了妥善安置,愿意跟厂进城的进城,不愿意进城的发给一次性补贴,另谋出路。可以说张总从创业之初就把员工和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这也是企业之所以如此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以人为本”。
  地理位置的改变,企业在对外交流,公司形象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公司搬到滁州后,广纳贤才,购置设备,提高产能。其它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仅2000—2001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比在石门山时期销售收入翻了两番还多。
  ■以小博大,牛刀初试
  张总是个不安于现状、志向远大的人。两年的苦心经营,公司取得了丰厚的回报,市场行情亦渐渐看好,内部管理也都进入正轨,人心稳定,这时在职员工达到60多人。一些好心人就对张总说:“就这样吧,企业搞得已经很不错,吃穿不愁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时的张总正在酝酿一个更大的发展计划。
  2002年公司规模渐渐扩大,原有厂房不能满足需要,当年底迁入原滁州扬子电风扇厂;2003年再次迁入扬子开发区,在此期间,压机增加到6台,浸渍线增加到5条,当年销售收入突破7000万元,员工队伍发展到200多人。
  2003年木地板市场行情逐渐火热,但此时各类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原材料供应短缺。张总以前瞻性的眼光,敏锐捕捉到了市场商机,决定租赁江苏省沛县人造板厂年产3万立方米密度板生产线,以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直接解决当地110人就业,农林户3000多户,上交税金200多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水、电、汽、化工等50多家,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2004年兼并收购了定远华盛人造板厂,扩建了一条年产3万立方米的刨花板生产线,直接解决当地120多人就业,农林1000多户,带动相关配套产业30多家,转移了国企经营困难和负担压力。
  ■ 十年磨一剑,挥锋直指终端市场——“润扬地板”
  可以说从石门山到杏花楼,从杏花楼到扬子开发区的投资建设,张总带动公司已完成了两级跳,这两极跳在6年前张总就也精心策划,为润扬地板“第三级跳”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
  2005年公司在滁州市城东工业园征地80亩,扩建11500平方米新厂房两栋和相关配套设施。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1200万张浸渍纸生产线6条,年产150万张饰面板生产线6条,年产600万平方米强化复合地板快速生产线5条,年产3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线一条。目前在职员工300多人(含定远分公司),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并建立了庞大的市场营销队伍。公司落实“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采取了全员绩效考核、竞争择优上岗的举措,并运用科学、规范、统一的考核标准,对员工在一定经营期间的安全、生产、销售、 工程、采购、利润、消耗以及遵章守纪、廉洁自律、综合管理能力、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考核和定量、定性分析,最终作出真实、客观、公正、全面的综合评判和评价。通过综合考核的导向功能,公司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在业务拓展、防范和化解风险、保障依法合规经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促进了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2005年12月公司生产的“润扬地板”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此后,润扬地板借“国家免检”的东风,发挥其品牌优势,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截止2007年年底,共建立国内“润扬“专卖店1000余家,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
  ■ 节约能源、综合利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体系、支持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精神,在2007年年初,张总开始对原有燃煤锅炉进行节能改造,由燃煤改为燃粉尘、废料,利用生产过程中加工生产的废料、边角料、粉尘等,回收作为燃料替代原煤,达到了节能—节约了国有资源—煤的消耗;降耗—降低了生产成本,;环保—减少燃煤对大气及周围厂区的污染;资源综合利用—燃烧后所产生的木灰还可以用于附近农民改良土壤和大棚蔬菜的种植。真正实现了木材资源的二次利用。
  ■ 调整产业结构,走自主创新之路。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结构改革、管理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适应变化才是永远成功的关键。张总在公司的会议上多次强调:“看一个民营企业规模的大小,发展的快慢,生存期限的长短,不仅要看报表、数字,更重要的是看它的经营模式、手段、机制以及克服其体制弊端的措施和力度。一个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不在于把眼光放在当前的利益上,而在于能不能把企业从散漫的、原始的、无序的、短期的行为状态中解放出来” 。民营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快速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就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策略。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张总果断地调整产业结构,以自主创新为主体,亲自挂帅,参与研究,研究出了“高亮三聚氢胺耐磨纸”,从而攻克了强化地板“亮面地板不耐磨,耐磨地板不光亮”的瓶颈,该项技术引进德国先进的高亮耐磨材料,采用特殊工艺,使地板表面耐磨转数既达到新的国家标准,同时表面清晰度也达到了钢琴漆的高亮效果,实现了地板“高亮与耐磨”兼备,“鱼与熊掌”兼得理想效果。目前,该项技术正在申请“专利”和“安徽省科技成果”。2008年5月份具有“透、晶、亮”的润扬高亮耐磨系列地板全新进入市场后,供不应求。同时,很多国内品牌地板厂家找上门来要求订购“高亮三聚氢胺耐磨纸”,目前,已与上海财纳福诺、武汉拜尔等大的地板企业合作,与圣象地板厂、肯帝亚地板厂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正在商谈之中。“新型高亮三聚氢胺耐磨纸”将作为企业核心技术独占市场。
  ■ 兴企为民、回报社会  这是张俊武的办企宗旨和座右铭,正是在他这一理念指导下,在克服自身困难的同时,积极为国纳税、安置就业人员、大力投入公益事业,以各种形式回馈社会、造福人民。数年来,公司安置下岗就业人员三百多名,积极参与社会各界捐赠活动,2006年向市直工商局个私协党总支“爱心捐款”1万元,向团市委帮扶结对团山村捐款1万元,2007年参加市工商联组织的“六一”活动捐款2千元,团市委组织为爱心圆梦大学捐款3万元,向琅琊区扬子办帮扶捐款1万元,向市“送温暖”工程小组捐款1万元,08年2月积极响应市经委号召,为遭受雪灾地区向市经委捐赠棉被二十床等物资,5月份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3.5万元,06、07年资助本企业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费用2.2万元(陈恒祥、张运动、闻敬华、李恩龙、岳振银、张俊厚等),资助因病或生活困难职工1.6万元(沈银川、赵宏军、高立梅、鲁炳家、乔如翠、李平等)、累计捐款、物约15万元左右。公司也因此被授予2007年度“滁州市捐资助学爱心企业”荣誉称号,张总被授予2007年度“滁州市捐资助学爱心人士”荣誉称号。
  ■  帮助带动其他人员创业。在润林木业成长的同时,在张总的带动下,一大批管理岗位人员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如:原办公室主任李卫刚同志在06年年底成立了纸箱包装厂,生产的地板包装盒给润林以及周边地板厂做配套;原销售业务经理李伟、朱陆勇、倪志军、财务总监林孟青等现都办起了地板厂或地板压贴厂,现都成为滁州地板行业老板。
  ■弘扬儒家文化,再展徽商雄风。张总从一介书生到大型国企工程师,再到下海创业,秉承的就是儒家文化,并以“品质、员工、社会”为己任,经营讲究以诚为本,以信取义,以义取利,对待员工更是“以人为本”,2003年在民营企业中率先成立了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公司的党建和工会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党组织重点培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和关键岗位的优秀骨干、干部加入党组织,加强模范带头作用,组织新党员、到金寨、西柏坡等革命圣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激发了广大职工爱岗敬业,立足本职,为企业建功立业的决心和信心,现有党员35人,其中发展的新党员11人。工会组织健全,分工明确,入会率达到100%,充分发挥了纽带和协调作用,在员工中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经常组织员工开展“节能降耗”等劳动竞赛,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受到了滁州园区管委会、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个私协党总支的一致好评。公司自2000年就开始为班组长以上干部购买“三金”,2003年为全员购买“三金”和24小时意外伤害保险,带头执行国家保障政策,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作者: | 来源: | 编辑:  
 
上一篇文章:滁州市创业青年吴孝奎

 
 
版权所有:共青团滁州市委员会  皖ICP备07008942号  
地址:滁州市育新路174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022434
技术支持:网狐科技